【美文欣赏】衡湖史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儿童画芦苇荡里 水破色的图片 【美文欣赏】衡湖史话

【美文欣赏】衡湖史话

2024-05-04 22: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衡水湖

名称的由来

历史上的衡水湖经历了从古黄河、漳河古道到湖泊,从湖泊到农田、农场,又从农场到湖泊的剧烈变迁。她的名称也在历史中不断演化着。

衡水湖俗称千顷洼,在历史资料中多有记载。

《汉志》中提到:“信都县有洚水,称信洚”。

《洪志》中指出:“海子所谓河也,又称洚水,即冀州海子。”

北魏时期,郦道元所作的《水经注》提到了河北境内的十几个湖泊,其中把衡水湖叫做博广池,并且说她物产丰富,多“美蟹佳虾,岁贡王朝,以充膳府”。

《真定志》记载:“衡水盐河与冀州城东海子,南北连亘五十余里,旧名冀衡大洼。”

清代贺涛《冀州开渠记》中说:“滏水自西南来,至州北境,折而东,横亘衡水界中……北二十余里隶于县者曰衡水洼,南十余里,隶于州者曰海子。”

清代《吴汝纶日记》中也提到:“冀州北境直抵衡水,地势洼下,乃昔日葛荣陂也。”

据考证,上面几处提到的“信洚”、“海子”、“洚水”、“冀衡大洼”、“博广池”、“衡水洼”、“葛荣陂”等,就是现在的衡水湖。

衡水湖一名正式得来,和行政区划的变更有直接关系。

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置衡水县。因漳水从衡水县西南入境后,不是东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后入海,古人亦把这一段漳河水称为“衡水”,此后,衡水县名称历代沿用。

1958年4月,冀县、衡水、枣强三县成立千顷洼灌溉工程指挥部,此时正值全国各地兴修水库的大背景下,近五万民工奋战在这片土地上,千顷洼被改建为平原水库。

当年6月,冀县、枣强、衡水、武邑四县合并为衡水县,俗称衡水大县。因此,这一工程顺理成章的被命名为衡水县衡水湖引蓄水枢纽工程,又称衡水湖蓄灌工程,简称衡水湖。

衡水湖至此得名。

与黄河

的不解之缘

拥有75平方千米水域的衡水湖,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森林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她的面积相当于11个杭州西湖。在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上,这烟波浩渺被称作“东亚蓝宝石”的衡水湖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传说里,衡水湖是大禹治水取土的地方。衡水湖是大禹治水留下的“禹迹”。手持神奇金铲的大禹在冀州城北的地上掘了一铲土,随即方圆几十里内的土竟然都飞到了大禹设计的堤埝一线,成功地挡住了洪水,从而也留下了这片洼地——衡水湖。所有的神话故事,都不是空穴来风,往往都有历史的影子做底色。

《史记》记载:“禹行自冀州始”。《尚书・禹贡》也记载,大禹治水时就曾“至于衡漳”。那段历史发生在公元前2100多年,黄河流经现在的冀州、桃城一带,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带领人们疏河道,筑堤埂,在此取土,这些都是黄河与衡水湖血脉相连的见证。

河北省地理研究所的《关于河北平原黑龙港地区古河道图》显示,在任县、巨鹿、南宫、新河、冀州、宁晋、隆尧、束鹿之间存在一个古湖泊遗址,长约67公里,并推断这里是上古时期的古黄河故道,后逐渐淤积,分成宁晋泊、大陆泊等几个小湖泊。衡水湖当是这个古湖泊的一部分,也即上古时期的黄河古道。

根据史料记载,古黄河、禹黄河、西汉黄河、宋黄河都曾流经衡水,衡水湖所处的华北平原是由地壳运动和黄河、海河、滦河等河流冲积而成。之前,黄河流域只是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构成各自的内陆水系。黄河形成后,由于其“善徙、善决、善淤”的特点,河道在河北中南部、东部平原变迁不定,冲溢频繁,留下了许多废河床、岗间洼地,为湖泊的发育创造了条件。

历史上,黄河还曾几次决口流经衡水湖,最后一次是宋朝时黄河改道,这一流就是40多年。此次冲刷,为衡水湖的深度、广度奠定了基础。

衡水湖

周边的风景名胜

烟波浩渺、水天相连的衡水湖,有着独特秀丽的自然风光。她由湖到田、由田到湖的历史变迁,又在湖畔留下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在自然风光里,有著名的衡水湖新十二景:十里风荷、长堤霁雨、碧水银湾、落日熔金、西湖鹭鸣、烟波垂钓、兵法锦城、佛法道安、冀州老街、信都古韵、竹林晨曦、盐河怡年。

这些自然景观,单听名字都已引人入胜。如能沿湖而行,细细观赏体会,更能被这天籁之地所打动。湖水澄碧,百鸟婉转歌唱,湖上珍禽悠游,湖畔草木繁盛,鲜花盛开。可谓是绿带绕碧水,人在画中行。

衡水地域底蕴深厚、文明繁盛,迄今已发现许多珍贵的文化古迹和文物遗存。现有文物点77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全国文保单位10处。

景州塔、宝云塔、安济桥、冀州古城墙遗址、庆林寺塔、深州盈亿义仓、信都书院旧址、高氏墓群、封氏墓群等,这些著名古迹既是衡水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人们了解衡水湖的窗口。

衡水湖畔也是民俗与艺术之乡。武强年画、冀派内画、老白干、阎庄法帖、形意名拳、饶阳戳脚、侯店毛笔等,这些民俗文化薪火相传,承载着独特的地域风情,成为衡水湖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见证。

湖畔

那些风云人物

衡水湖之美是大自然独具神韵的神来之笔,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动印证。华北平原上一系列古湖泊:宁晋泊、大陆泽、扶柳泽等都和衡水湖一起闪亮在历史的星空,它们如今都难觅踪迹。而美丽的衡水湖能够和我们相伴至今,润泽华北大平原,不能不说是人力所为。

在这片土地上,上演了一场场改造衡水湖的历史大战,如今在衡水湖的建设史册上,还镌刻着他们的芳名和业绩。隋朝的州官赵煚在此处修赵渠,唐朝州刺史李兴利用赵煚渠引湖水灌溉农田,清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敏恪曾将衡水湖水“导使入滏,立闸以为闭纵”“建石闸三孔,宣泄得利”,使这片荒地变成沃田,此举揭开了历史上衡水湖开发的序幕。清光绪年间冀州知州吴汝纶,历时三年,挖成一条长六余里、宽七丈、深丈余的泄水河,使该河不仅具有预防水患、增加良田的功效,还成了水路运输的通道。人们为了纪念吴汝纶,称此渠为“吴公河”。

衡水人杰地灵,文化昌明,水润文脉,水涌文长。孕育造就了一代代历史名人。其中最有影响的有:

“文景之治”时期的皇太后窦猗房,西汉名相窦婴,儒学大师董仲舒,北燕国的建立者冯跋,北魏改革家冯太后,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诗经释者毛苌、悬梁苦读孙敬、唐朝名儒孔颖达、边塞诗人高适、天文学家张胄玄、政论家崔寔、史学家李百药、佛学家释道安及文学家张载等。革命战争时期造就了张海峰、贾殿阁、严镜波、弓仲韬、李锡九等优秀领导者和节振国等英雄人物。老一辈革命家宋任穷、王任重、陈再道、吕正操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奋斗的足迹。近现代以来,秉承深厚的文化底蕴,衡水地区文学艺术创作屡现新声,涌现出了如著名作家孙犁、王林,京剧艺术名家荀慧生,说唱艺术家刘宝全等文艺名人。

衡水浸润着燕赵之风,宰辅名臣辈出不穷,还是世家大族郡望之地。在汉代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窦太后、冯太后、崔瑗、高欢、封子绘等为代表的观津窦氏、长乐冯氏、博陵崔氏及景县高氏、封氏等名门望族,多年不衰,对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代代风云人物,犹如一颗颗闪耀在历史天空的群星,为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孙敬学堂

今日

共享大美生态湖城

因水而兴,凭水而盛。今日的衡水湖,湿地连绵,生态宜居,天然氧吧沁人心脾;百鸟歌舞,万物兴旺,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风景如画,鱼肥水美,引来八方游客……

衡水湖开发保护利用的进程一直没有停止过,她承载了几代衡水人的美好梦想。衡水湖的现状,也有力地证明了近年来湖体治理及生态修复之路是正确的、可持续的。

2003年6月,衡水湖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10月,衡水湖被纳入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06-2010),成为我国的重要湿地,被誉为“华北之肾”;

2008年2月,在河北省林业厅、环保局、电视台联合推出的主题评选活动中,衡水湖摘得“燕赵最美湿地”桂冠;

2012年9月22日,首届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使衡水湖实现了在世人面前的惊艳亮相;

2013年10月14日,衡水湖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2016年1月20 日,衡水湖景区被国家旅游局、环境保护部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019年年底,衡水湖最后一个湖心村——顺民庄搬迁完成。纳入搬迁计划的还有衡水湖周边32个村庄1.8万人,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衡水湖保护区的影响。

……

如今的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163.65平方公里,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4600多个。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有植物538种、昆虫535种、鸟类324种,是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监测研究保护基地。截至目前,全球青头潜鸭数量仅存1000余只,在衡水湖一次观测到308只,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种群。

未来的衡水湖,生态环境保护依然是重中之重。滨湖新区作为湿地型生态新城,正在全力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的功能定位将以会展经济、教育研学、文化旅游、医疗康养、体育赛事、科技产业和生活居住职能为主。依托衡水湖独特的生态优势,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京津冀筑起生态屏障,着力建设湖城一体、城在湖中、人在景中的大美生态湖城。

一切过往,皆是序章。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衡水湖,在今天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更拥有了值得期待的明天。

来源:衡水滨湖新区文化和旅游局

编 辑:珊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